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师风,为师之本。为夯实教师人文底蕴,落实“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工作”,增强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行知中学工会利用暑假时间,开展了“有温度的教育”读好书活动。

活动内容是:暑假期间,希望老师在闲暇之余去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并写一篇心得体会。活动结束后,工会将组织退休老师进行评比,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

来欣赏一下我们老师的心得体会吧。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高丽燕

新教师期间,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觉得收获颇丰,对于当一名合格的老师踌躇满志。从教若干年后,当职业疲惫感袭来时,重读这本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名著,还是觉得受益匪浅。它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它让我在面对棘手的教育问题时能够始终不忘初心,一切从为了孩子的发展出发解决问题。

有一句名言:“如果一条鱼成了人类学家,那么,它最不容易发现的东西就是水。”同理,成为了一名教师之后,身处在孩子的包围之中,我却往往习惯于站在教师的角度、家长的角度去评价孩子、教育孩子,而忽视了十几岁的他们在这个年纪的心理需求和特征。

在学生的作业本中我意外发现了一篇类似于日记的文章,带着好奇心读完之后,我顿时有些手无足措起来,最让我感觉意外的是这篇文章竟然出自于平时在校表现十分乖巧、有礼貌的女孩子雯雯在雯雯所描述的文字中,她并不像在学校表现得那样无忧无虑。她内心深处十分痛恨父亲的外遇,同时她也很讨厌自己的妈妈,因为当有表妹来她家时,她妈妈总是认为表妹是对的。她感觉父母不喜欢她,其实他们更想要的是一个男孩。最让我吃惊的是她在文字里甚至写道要毁了她表妹然后再自杀来报复父母的想法。看到这样的文字作为老师的我当然不能无动于衷,但是该怎么办实在很棘手。

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说到过“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可爱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这段话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思路。本来我的想法是把雯雯叫来,然后和她进行一次谈话,内容诸如你父母其实很爱你,他们不是你想的那样,作为孩子要体谅父母有时的难处啊等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她的家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站在她父母的角度教育她,她会把也排斥在外,那么所说的都是无效的。如果站在她的角度,为她考虑问题,建立她对的信任。如果按照我原来的想法这么教育一番,雯雯可能表面上答应得好好的,可是内心肯定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那这样的谈话其实是无效的。于是我改变了思路,整个谈话过程中,我没有怎么提到她的父母,而是一直站在雯雯的角度看待问题,以她的心理感受为先,最后当着她的面撕掉了这篇文章,即此事到此为止,不会再牵涉她的父母。

从这以后,我感觉雯雯看到我时打招呼更加热情快乐了。当然我没有就此打住,我还要和她妈妈沟通孩子的想法和问题,双管齐下。几次电话沟通下来,我感觉雯雯和她妈妈关系亲密了些,有时心情好时,雯雯会在家叽叽呱呱说个不停。有一次我偶尔发现她在看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刚好我也看过,并且很喜欢那个作者。于是我乘热打铁给她写了一封信,信中我把自己当做她一个年长些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同一本书。当然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告诉她小说不管怎样都是美好的,现实生活更残酷,只有自己独立优秀了,才会值得人爱。

后来雯雯在学习上也确实有了很大进步。在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的时候进步了四十几名,八年级下的考试冲到过年级90名。每次重要考试考完,她的妈妈都会和我沟通,进步时如何让她不骄傲,退步时怎么鼓励她。有两次重要考试雯雯没有考好,我感觉到她情绪有点低落,为此我以考试时间为横坐标,取得名次为纵坐标,给她画了一张成长曲线图,告诉她成绩有波动是正常的,但总的来说她还是有进步的。到现在初三了,雯雯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学习状态为最后的中考冲刺。

其实有时候问题出现了,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错,雯雯就是典型的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中的孩子。这个时候老师如果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抛开自己老师的身份,撇开一些因素,想他们所想,把自己当做他们的一个大朋友,从而接触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建立起一种相互认同、相互信任的关系,那这之后再进行循循善诱不是容易多了吗?尤其对于女孩子的教育来说,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尤为重要。我一直坚信教师为孩子所做的努力,都会在他们身上发生改变,无论它看上去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我相信对人一生的影响,都会像将一块石子扔进池塘一样,会产生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一直会影响到池塘的边缘。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常读常新,它会是我们从教生涯过程中强大的理论和精神支撑力量,时刻提醒我们要用爱心开启学生的心灵窗户,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在乎每一只鸟》读书心得

陈滢颖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闲暇之余,我阅读了周明老师编写《在乎每一只鸟》,这是一位教育者的独白。刚拿到这本书时,看到封面,我就特别想听听这位教育者的独白究竟是怎样的。就这样开始了我的读书之旅,书中的内容令我受益匪浅。

整本书分为六个板块,分别是在乎每一只鸟、顺性而育、莫错过了“芳华”、教育即心育、孩子,你是我的脸、谨防家庭教育的“无证驾驶”。六个板块里面又讲述着不同的内容,内容十分丰富。

在本书中,第一辑内容就给了读者深深的触动:雀鸟哺雏时,存在着一种有趣的现象:成鸟在喂养小鸟时,待哺的雏鸟谁叫得最响、嘴张得最大,所得到的食物或喂养的机会就可能最多。久而久之,同巢雏鸟大小悬殊明显,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有的甚至未及成长,便天折巢中。“雀鸟哺雏”现象,遵循的是“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是物种生存进化的需要;但是,类似“雀鸟哺雏”的现象在我们的教育中也时有发生。

有时,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课堂更加精彩,或者为了教学进度不拖拉,我们的眼光可能只盯住了那些比较优秀的孩子,对他们往往关爱有加,比对其他学生付出得更多。而一些不怎么出众、平时不吭气儿、不吱声、不亲近的孩子,他们有可能就会被敷衍,冷落,正如那些雏鸟中的弱小者。这些学生很难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得不到表扬,得不到关注,从而无法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感,学习的快乐感和学习的自信感,甚至有的孩子会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这样一来,优秀者越受关注而越显其强,平庸者则越受冷落而越显其弱。

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倡导“有教无类”。“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其实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表明教育的普适性,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在乎每一只鸟”。

真正“在乎每一只鸟”,需要“目中有人”。尊重每一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放弃每一位差生,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要对每一位学生给予热切的期待,就像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力翁的“期待”,能使无生命的木雕为神奇的仙女一样,成长中的少年,在我们的期待中,成为有用的栋梁。

真正“在乎每一只鸟”,需要“多把尺子量人”。教师不要只看学生的成绩,应该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多把尺子去丈量,真正建立起全面的、多元的评价机制。

人与人相处,情感疲劳似乎很正常。很多时候,孩子往往是教师、家长埋怨的对象。但教育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这种情感疲劳是一定要预防的,对待孩子,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份热情、一份初心。

保持一份初心,需要我们成为孩子的引路人:引导孩子做一个至善的人,用善良的目光去打量这个世界,用善意的态度去呵护这个世界;引导孩子做一个至真的人,始终保持一颗单纯的心,保持一份理想主义的色彩;引导孩子做一个至爱的人,始终保持一颗友爱的心,去关注苍生疾苦,关爱弱势群体;引导孩子做一个至美的人,热爱美丽的世界,崇尚美好的生活。

真正的好医生不会嫌弃任何一位病人,真正的好农民会在乎每一颗庄稼我们应该向医生和农民学习,在教育过程中“在乎每一只鸟”,让每一节课都弥漫着“鸟语花香”,春意盎然。

一株树干的麦哲伦之旅

--推荐书目欧阳婷北方有棵树

林锦凤

“只要我们愿意把视界从眼前垂直下移一臂之遥,一辈子人生都可以投注在围绕一株树干的麦哲伦之旅上。”

——《大自然的猎人》

中国的‘人’和中国的‘自然’,从《诗经》起,历楚汉辞赋唐宋诗词,连绾表现着平等渗透的关系,乐其乐亦宣泄于自然,忧其忧亦投诉于自然。”《北方有棵树》是一本带有北方天然属性的自然观察和城市物候笔记,全书从冬日开始,至秋时结束,对应一年的12个月份。从冰雪、腊梅,到云朵、山谷,作者用近乎眷恋的笔法叙写北京这座城市的自然物候,作者置身于林间,赏树、拍花、拾果、观鸟、养鱼、听虫、追雨、看云展现城市之中的荒野声音和自然风物。通过这幅自然图卷呈现给读者无限惊喜,让我们发现“都市北京”的另一面,自然的北京。

北方有棵树》这本书不仅带领读者领略北国风光,更让读者感叹作者写景语言功底之厚实。书中丰富的风物图片,细微的文字描摹,真切的感官互动,厚实的博物知识,深刻的生态思考带给我在写作教学上诸多启示。

歌德曾言“思考比了解更有意思,但比不上观察。”观察,并不单纯只是看,而意味着更多,是眼、耳与心灵的交激共鸣的开端。她观形态,在毛泡桐的满树花芽中看花芽里子房和花丝已初具形状,留意芽绽放的奇景;她观颜色,注视着公园里那几棵并未湮没在皑皑白雪背景中的白桦树,识别颜色“不是扁平的白、没有灵魂的白,而是流动着枝叶的白、有生命力的白”;她察质感,榉树树叶是硬质哑光的、金黄的叶片,渐渐被褐色从边缘开始侵袭,摸起来像厚砂纸一般。观察还不止停留于视觉上的探索,听觉也有自己的贡献。她听饶舌的灰喜鹊一阵平缓的发条音之后,紧接着就是一连串像咂舌一样的“za-za-za”声的奇妙物语;她还能将耳朵训练成声音的过滤器,将各种缠绕一起的声音分层,比如,“去掉白头鹎们在树林里颇有主人翁意识的强势鸣音,就能听到红尾鸫那平静、笃定的喉音;去掉沼泽山雀一年到头都在高枝上唱个不停的清亮婉转的歌声,就能听到红胁蓝尾鸲那单音节尾音上扬的鸣声,而黄腹山雀的音色比之稍为脆亮,可到底还是低调谨慎一些;去掉群聚的棕头鸦雀们如哨音般悠扬明亮的三音节,就能听到小戴菊。”从作者的观察中读者有意或无意习得专业科普知识甚至是作者的共情能力了解一株花关心一只鸟问候一片云观于外纳于心

尤为可贵的是,作者不满足于表面观察,更善于发问与深省。在深化和丰富对个体自然欣赏的同时,也融入进作者个人的情思、隐喻性的表达和对生态环境的思考。欧阳婷认为普通生物也有着各自独特的光芒,有着超出人类理解范畴外的生存和进化的智慧。这些野性中又夹含着人性或与自然环境的思考,例如观隼自云层而来联想到世界上只有成年人的一切行为都有目的而一只猛禽平缓而有力地飞行无所事事不为捕猎不为生活令人痴迷神往又如鸟雀在硬化水岸驱赶走原有的芦苇栖息地后如何过冬?

更有趣的是,我们可以试图了解到作者创作的背后,这种不同于中国传统的自然美学隐藏着作者哪些情感联系。在文章后序和采访中,问及书名的由来,她说这里的“树”不是具体某棵树,而是代指“自然”,能够在我们繁重生活中拥有一些松弛和平静的自然。这既体现着作者的生活观也洋溢着个人的写作观又在《我爱那棵树,它和我情同骨肉》一文中,剖释作者深爱树的缘由大抵缘于故乡情结,她引用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话:“故乡并非我们的出生地,而是灵魂对大地缓慢而固执依恋的地方”,对于欧阳婷而言,新疆作为故乡的全部内容和意义,其苍茫、辽阔、大气都构筑了她身体的一部分酿造了她现在的具有北方气质的文字表达

作者这些真实的观察体验如何以一种“不隔”的方式表达来使读者赏心悦目如何将文学性与科学性充分融合如何训练学生也能够在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拥有更深层意味上的局部到整体的关注视野与横纵相间的深度思考语文教师需要反复揣摩书中准确、精细、修辞独特、诗意而兼具科学素养的写作特点,挖掘这种具有典型性的“生态意识”审美空间写作风格,并将之应用到初中生写作教学上。

欧阳婷说:“感官是需要一直坚持使用和训练才能保持灵敏的。”在语文写作课上完全可以将《北方有棵树》引渠到教材中去,勾连教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以及刘湛秋《雨的四季》以及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紫藤萝瀑布》、《一颗小桃树》,包括八年级下册的游记第五单元,进行群文阅读,组织大单元活动设计,构建情境支架,设置驱动任务,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把思维、眼界打开。不仅如此还可以设置“科普文中的文学性和科学性的兼容”专题探讨名著阅读昆虫记北方有棵树两本书的比较阅读即使达不到以上训练目标学生若能够在生活中、公园里、树林间散步时“哇我认识这种鸟这棵树我叫得出它们的名字这对学生读者来说便是最好的自然观察之始

希望通过这本笔记北方有棵树》,作为教师的我们担起一部分呼唤美学回归、滋润孩童心灵的责任激发“疫时代”的孩子回归自然拥抱自然,以“亲自然”的方式俯身于物候自然为日复一日的贫瘠单调生活增添一丝生命灵动以观察之眼体察周遭的万物之灵以其温和丰盈心灵一株树干发现麦哲伦之旅。

高效课堂 促深度学习

——读《为深度学习而教》有感

潘唯一

今年伊始,我阅读了《为深度学习而教》一书,学到了很多。其实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性大家早已听说,是我们老师对现在学生培养所追求的目标,但是让教师如何通过课堂的主阵地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在书中的教师教学层面提到了“高效课堂”的概念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因此高效课堂的精髓在于体现一个“效”字上,如何“高效”回归本质还是重在于把握好教材,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学流程,教师方可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为了在课堂中充分体现“效”度,以前的教师主讲转向了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前的个体学习转向了小组互助学习,以前的教师一家之言转向了互动式的答疑解惑,这无疑给沉寂的课堂增添了一些源动力和活力。在课堂中,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有了超越他人的竞争意识,课后有了可以继续学习的精神食粮。俗话说,有所需要才有所动力,在课堂中学生有了具体的目标,才会拥有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评价高效课堂实现的如何,我们需要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另外还要看老师,老师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培养了学习能力;是否充分使用和调动了小组;是否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是否注重学习方法,关注学习过程。严禁教师上课“对答案”,严禁用标准答案囚禁学生的思维。总之,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那么我们要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呢?

第一,充足的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课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即备课,所课备课一备教材,二备学生,三备学法。备教材就要钻研教材,本节课需要学生学会哪些知识,具备哪些能力,有什么发展前景,这些都是老师提前要预想到的。老师的文化知识、培养能力、对待人生的态度等都影响着学生。原来有一种说法是“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有人说这种说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因为学生的思想、知识也是时刻在变化的。于是有人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变成一个永不干枯的泉水。”也就是说老师要时时刻刻在学习。所以说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

第二,多变且合理的课堂形式。在课堂上我们还要做到课堂形式、课堂流程和课堂气氛把握有度。例如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合作后可以进行个体展示。多多采用任务型课堂,让学生学以致用。另外,教师的板书也要精彩、美观。要做到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最后,对于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进行反馈,对学生任务要进行恰当点评,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等。 教师要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学生敢问,敢说,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还需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这样课堂效率才高,效果就能好,达标率就高。

第三,合理的课堂流程:预习交流,确定目标;分配任务、立体教学;完成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师生互动;穿插巩固,全面掌握。达标测评,检查验收。课堂流程缺一不可,并且每个 流程都要把握好进度。

总之,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课堂教学因素占了相当的比例,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教师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确实利用好这四十分钟。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改变课堂模式,改变自己,努力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学习,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每一种阅读都能滋养精神世界,在书里,你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隅天地。阅读让人生厚重,让精神明亮,让自己更为坚定从容。

让我们力争成为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撰稿:顾玉丽

审核:周常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