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暖阳万物藏,岁月沉香悦时光。冬天不是凋零,而是潜藏。2023年11月24日-27日,以“学习任务群十大探索”为主题的小学语文千课万人活动在杭州市未来科技城海创小学如火如荼地举行,在导师袁红强老师的组织与带领下,工作室成员前往观摩学习。本次语文研讨会邀请到了32位著名的教育专家学者,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教育的饕餮盛宴。
如痴如醉,名师引领思才情
有人说,一堂好课应是“有人、有料、有趣、有变”的,那么千课万人的课都是好课。名师大咖们以“创设真实情境,推动有效实践,呈现学业评价多维体系”为方向,固守儿童立场,课上思潮涌动,台下如痴如醉。
开场就是王崧舟老师上的语文课,王老师另辟蹊径,他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建构,通过整合不同文体的学习内容,组建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在任务群学习过程中感悟和理解大概念的内涵,进而发挥其育人价值。王老师摒弃传统单篇教学的思路,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进行重组、互文进行设计。有目的地搜集、整理、分析、转换信息,进行思维训练;在学生提取信息环节,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了现场的改进,让孩子真正的学会如何有效正确的提取关键词句。课堂上的突发事件都能转化成一个精彩亮点,课堂生成自然,学生思维碰撞,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上悄然生长着。
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忆读书》通过任务驱动的语文学习,以真实的任务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借助“时光轴”,梳理读书经历,凭借“提示”梳理读书好处,借助“图表”树立好书的标准,最后对照此标准来评价《忆读书》是不是一篇好文章,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中落实“用”,做到学以致用。扎实的基本功之下的简易教学散发着“抱朴守拙”的魅力。
“吃透”教材文本,对文本深入挖掘,就能看到一般教师看不到的本质。孙双金老师执教《好的故事》,围绕“好的梦”,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梳理出鲁迅梦中的景有“如诗如画”“如脂如带”“如梦如幻”的特点。接着,顺势通过“鲁迅为什么会做这样美的梦”水到渠成地引出通过了解创作背景来理解鲁迅文章的方法。接着关注题目,自然发疑:通篇都是讲“好的梦”,为什么题目却是“好的故事”,进而了解到这是作家对美好社会美好生活的期待,因为故事尚可实现,梦境虚幻不可捉摸。最后小结:学习鲁迅的文章,要关注题目,关注背景,关注关键句和反问句。既有内容情感的落实,又有学文方法的总结,相信学生们再次学习鲁迅的文章,就会有新的体悟。
蒋军晶老师执教《四季之美》以“清少纳言的官姓停顿”为导入,仔细严谨,丝丝入扣。学习“春之美”时,蒋老师借助比较法,学生自然体悟到了春的动态美。学生赏析发现“泛”“染”“飘”表现出天空中的红是在处于变化中的,泛得缓缓弥散;染得面积扩大,程度变深;飘得悠然自在,无拘无束,无不体现出清少纳言对黎明这一时间节点的观察仔细,角度可谓独具一格。悟“夏之美”时,不同于被诗人频频赞颂的明朗月夜,学生们发现那蒙蒙细雨的夜晚宛若梦境,如诗如画,恰恰展现出清少纳言的心境,体现了作者的目光独具。感“秋冬之美”时,蒋老师以“易被人忽略的场景在哪里”这个问题为任务导向,最终总结出声音、感受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被清少纳言那支感受细腻的笔所记录下来,所以才有这样美的文字。学生在真实情景中一步步去读、感、悟并且内化于心,最终读懂并感受到清少纳言的文字之美。
张学伟老师在《将朗读进行到底——少年闰土》一文中,通过全文贯穿朗读,读出画面,读出角色,读出情感,读出发现,真是“朗读的诗意语文课”。通过对比“海边少年”和“高墙少年”的不同,引发多维度的思考。在这节课的最后,伴随着背景音乐《萱草花》,张学伟老师朗读了“成年闰土和鲁迅重逢后的文字”,拓展思考,引起学生和场下老师们深深的共鸣。
李勤老师执教《大自然的声音》,创造了“倾听大自然的声音”的大情境,明确了“学会摘抄”的单元要素。整堂课跟着“风”“水”去遐想,在遐想中去想象画面,进而言语实践,最后通过朗读展现。文字之美通过摘抄积累下来就能做到“内化于心”,最终“外化于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学生的两次摘抄有支架,有指导,摘抄的读书方法也得到了有效落实。
倪凯颜老师执教《父亲、树林和鸟》,围绕“通过沉思与遐想,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的大任务进行探究,通过两个课堂活动完成:一、通过朗读,小组合作完成“走进树林,‘父亲’和‘我’的不同发现”的表格梳理;二、围绕“父亲曾经是个猎人”进行推理判断。倪老师层层深入,用大任务引发孩子的专家思维,在小组合作中解决复杂交往问题的能力,整堂课热烈活泼,闪耀着思维的火花。
费洁老师将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和习作《我有一个想法》进行了统整教学。首先围绕家长在朋友圈发孩子优秀摘抄,获得高点赞量来引出“事情+想法”的表达方式;接着视频播放“身边的小事”来进行口语表达;之后,选择一件最关心的事来发朋友圈来呼吁,进入习作;最后,根据朋友圈文案对比,找出书面表达的密钥。口语交际和书面习作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口语表达成了习作的“跳板”,课堂效能大大提高。
赵昭执教《蝴蝶的家》,运用“拼图式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做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站在教室的中心”。赵老师只是引导者,引导学生结合园地来探讨值得提问的问题应该具备的特点。在明确的四人分工后,每位同学在课堂中各司其职,对于内容、写法、启示的提问都能够在讨论与分享中习得。学生在整堂课中自主学习,兴趣盎然,“提问”的阅读策略难点问题就在“放权”中悄然实现。
且思且行,专家引领伴成长
在导师袁红强的带领之下,工作室成员展开讨论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纷纷表达了观课后的所思所想。
杭州市半山实验小学程爱琴老师:听王崧舟老师上课是一种享受,也让我看到一个富有诗意且具有才情的大师。他的课堂高屋建瓴,带领我们从一个隧道走向另一个时空中,明亮又充满惊喜。课程结束之后,再来回忆他执教的课程,容量之大,厚重,但不零散。他的话语里边总是充满着许许多多的力量,让我们在旁观看觉得他的眼里装下的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而是在传承文化,引领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命的成长,激发一个又一个对生活留意学习的人的兴趣。
杭州市莫干山路小学李艳:这次千课万人的课堂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语文的课堂终归是语言的实践运用。架构大目标,单元整体教学,单篇落实的结构化教学展示给我们一线教师做了非常接地气的示范。老一代和新生代名师上课各有千秋,老一代从容不迫,一支粉笔走天下,善于引导,课堂学生的生成多,思维含量足;新一代,形式新,花样多,课堂容量大,多媒体运用娴熟。但相同的是都非常注重语言的实践和应用。
杭州市德胜小学颜悦:本次千课万人,以创设真实情境,推动有效实践,呈现学业评价多维体系为方向。其中,每位名师都固守儿童立场的示范与坚定,我深感认同,感悟良多。蒋老师的几句话引起了会场老师们的高度反响,巨大共鸣,也令我心神往之。语文,是要细细品读的,老师只有自己真正读懂文本感受到文字背后之美,才能真正上好一堂课。语文要素,固然重要,但是一堂课,学生读懂,感悟文章,读明白文章更是重中之重。蒋老师所重申的固守儿童立场,与各位共勉!
杭州市明德小学季蓉蓉:2023年秋季千课万人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十大探索课堂教学论坛活动完美落幕。本次活动我收获颇丰。朗读是很重要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千万不要因为大情境、大任务而忽视了它的作用。用张学伟老师的话结尾:让课堂成为语言的训练场,让课堂成为思维的运动场,让课堂成为情感的共振场,让课堂成为文化的根植场。
杭州市天水小学王元洪:在工作室的精心安排下,我参加了周六的千课万人。感叹一句:薛老师开局就是王炸。在学习了这么多优秀的特级教师的课堂以后,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返璞归真”。任何花里胡哨的教学方式不如扎实的基本功之下的简易教学。如薛老师上的冰心的《忆读书》,全程“读、理、寻、找、用”五个字贯穿始终。全程一张学习单,同学们一边学习,一边记录。真正贯彻了语文的“听、说、读、写”,“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精神。
杭州市明德小学雯晴老师:此次千课万人活动完美落幕,我有了以下感悟:薛老师的课实践了他在“名师慧语”中说的:任务驱动的语文习,以真实的任务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以挑战性的真实问题激励学生探究学习,以实现学生认知结构的更新迭代。何捷老师上的《出塞》何老师的课堂通过一个时间轴,让学生代入了当时的情景,走入了秦汉时期的战争时代,让学生代入当时的心情,更加深刻地理解当时诗人的心情。在教学过程中,何老师披文入情,一步步引导孩子走进边塞,体会诗歌悲壮之情。每一节课都让我在现有的课堂认知上有了新的见解。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说我们要努力长成具备教育家精神的气象万千的老师,我们是教语文的,我们是教人学语文的,我们是用语文教人的!
最后,袁红强老师作了总结: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本次观摩活动,老师们围绕着结构化学习、项目化学习、大单元活动、实践活动等主题,从其中一个点出发结合教学实际以及教学发展改革,引发了我们的深度思考。前路漫漫亦灿灿,步步笃行亦驱驱。名师课堂与专家讲座的结合,让我们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上享用了一场入耳入心的“豪华盛宴”,对于促进教师学教方式的变革,深层推动核心素养的培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每一次研修都是实践的落地,是理论的生根,引领我们教学道路的行稳致远。
撰稿:李艳
摄影:工作室老师
审稿:袁红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