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促成长 学习促提升
记梁小佩运河名师工作室活动
冬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12月18日伴随着初冬飘飘洒洒的雪花,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举行“核心素养落地下的小学音乐创意实践课堂探究”教学研讨活动。此次研讨活动有幸邀请到浙江省音乐教研员、特级教师杜宏斌老师莅临指导,为拱墅区在小学音乐创意实践课堂方面的探究进行全方位的诊断和引领。参加活动的有拱墅区音乐教研员,特级教师姚丽雅工作室成员以及文澜实验学校梁小佩运河名师工作室成员们。活动通过课例展示、沙龙分享、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了一场关于“创意实践课堂”多维度的深度交流。
课堂展示
首先由我们学校的谢美蓉老师带来的一节五年级的合唱创编课《雪花带来冬天的梦》。一开始学生就展现了歌曲多声部学唱的成果,即以轮唱演绎第一乐句、支声伴唱演绎第二乐句。谢老师基于学生的音乐表现经验,带领学生回顾了“轮唱”、“支声”伴唱的多声部音乐形式,并在回顾以往学习过的歌唱作品的织体形态进一步总结“和声”与“复调”的音乐概念。之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三度音程建构的熟练经验创编了歌曲第三乐句的声部编配,并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展开了第四乐句的复调编配。谢老师巧妙地搭建了学习支架,以“春”为情境鼓励学生创编不同形态的节奏型,并进一步运用三度音程将节奏型创构发展为复调的旋律。最后学生用歌声生动地诠释了共同创作的多声部作品,让我们感受到孕育着春之生机的别样冬之景。
沙龙分享
梁小佩名师工作室的5位成员以沙龙的形式探讨来关于创意实践价值的探寻。在主持人张馨元老师的问题牵引下层层展开,首先谢美容老师以此次创意实践课《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展开关于她理解中的“创意实践”,她说,“创意实践一定是要以大单元、大任务为视角,基于学生的能力和学情,以清晰导向的驱动型任务展开有梯度的学教评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她的这节课紧扣四种形式的合唱织体,展开歌曲不同乐句音乐形象的创意表达,这是一次大胆革新的尝试。赵丹老师围绕课堂中歌词的模拟声展开关于创意实践的课堂解读,她认为谢老师的课堂紧扣“模拟声”创编层层深入音乐的聆听、想象与创造表达,这是一次生动有趣的尝试。
围绕课标中关于“创意实践”的表述,蔡雯老师展开了全面的学习解读,蔡老师对比研究新旧课标,她发现2011年版课标中“创意实践”居于“创造内容”的升华部分,而2022年版课标则将“创意实践”列为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创意实践”素养的重要性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蔡老师梳理并呈现了国内高校专家、音乐教研员、特级教师关于“创始实践”的不同解读的观念发声。观点角度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要凸显音乐课程的实践性本质,发挥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让音乐课堂真正“活”起来。王晔老师基于理论学习做了个人领悟分享,她说,“深度学习必然是高阶思维的发展,创意实践意味着在音乐学习中要从封闭的灌输式学习转向师生互动的开放式学习。”她还强调说,“创意实践学习是为了让学生们在音乐体验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它历练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更是让音乐回归生活的重要路径。
最后,陈浩浩和郑慧华老师分别从“古诗词创编”和“律动创编”来分享自己的教学成果。陈浩浩老师以六下“古风新韵”单元学习为例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实践,她说,“创意实践是融合多学科的综合实践学习,通过引导学生体验创作过程,唤醒了她们的创造、创新意识,从而释放了艺术的潜能。”她带领着六年级学生做了一次全面的探索学习,学生的一首首生动的诗词作品向我们呈现了在此次单元创作实践学习中经历的从“要我创”到“我要创”的成长蜕变,丰硕的成果让我们赞叹不已。郑慧华老师以一首深情的《大鱼》为我们展现了以律动为表现形式的创意实践探索,她的《大鱼》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她说,她在日常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通过身体去感受音乐、领悟音乐,更鼓励学生用身体语言去表达个性化的音乐体会。在《大鱼》中,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能力创编了适合自己的角色,她们在即兴律动中发现自己、表达自己,也突破自己。郑老师以不擅长舞蹈的“海龟”为例,他如何一次次在实践中突破自己,拓宽了活动的空间,逐渐找到自信的成长蜕变。身体记住的永远忘不了,相信这就是创意实践带给孩子们最真切与难忘的回忆。
专家引领
省音乐教研员杜宏斌老师高度肯定近年来拱墅音乐教育的丰硕成果,在今天的课堂实践和沙龙分享中感受到拱墅音乐教育在课堂实践中的学教评一致性。杜老师提到:音乐课需要把音乐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解决——音乐教育回归本源,创意实践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练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更是让音乐回归生活的重要路径。创意实践重在创意表达,在作品表达时候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表达进去,创意实践体现在音乐的编创,音乐编创是很重要的培养创意实践的途径和方式,通过有计划的编创、即兴编创、即兴表演、生活运用培养学生从封闭的灌输式学习转向师生互动的开放式学习,让学生们在音乐体验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杜老师在讲座中提到创意实践的活动能促进课堂学教方式的改革和变化,也就是现在一直提倡的“生本课堂”。我们需要从传统的“强控制、低指导”转为“弱控制,强指导”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多点自主的空间,在自主的空间中多一些强有力的指导,把握教学控制和教学指导的合适度,借助恰当的“学习支架”,稳定课堂的平衡感。核心素养是学生高阶思维和高水平能力的形成,高阶思维的背后指向音乐思维的建立,我们通过听、唱、跳等形式将音乐思维呈现出来,在听、唱、跳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音乐思维,引导学生用作曲家的思维去感受音乐、关注音乐。
最后姚丽雅特级教师又对大家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我们应该探究课堂形式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何在?我们该探索如何建立学生的高阶思维路径?目前我们课堂上的创意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处于有计划的编创阶段,如何基于生活经验的创造?如何构建合适的学习支架?都是我们将来需要努力和学习的方向。面对课堂上的困惑,我们需要在不同时段清晰的反思自己,把握控制和指导的合适度,掌握平衡,深耕课堂,在课堂中和孩子共成长。
音乐教学实践的脚步永不停驻,相信在杜老师和姚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将继续勤于探索,在反思和学习中进步,携手探索音乐教学的最美深处!
撰稿人:刘丹
摄影:丁迎
审稿:梁小佩
陈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