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单元 研学共成长

——陆淑芳、夏燕芬名师工作室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研讨活动

为了进一步推进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深入学习,在数学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大单元构思为前提,用大单元眼光思考数学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专业成长,从而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12月7日下午,陆淑芳、夏燕芬名师工作室成员们在文澜实验学校开展了主题为“结构化单元整体教学及作业设计的尝试研究”的教研活动。

环节一:聚焦课堂促思考

活动开始,孙羽贝老师与五年级同学一同呈现了研讨课《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孙老师基于学情和教材,从大单元视角出发,创新地将《三角形的面积》作为《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起始课,将长方形面积推导过程中的“求单位面积个数”这一本质的学习经验迁移到未知的图形面积推导上,令人眼前一亮。课堂上围绕两个学习任务开展:任务一:探究三角形面积。学生选择格子图中的三角形,想办法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并根据三角形与长方体边和面积的关系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个学习活动中,孩子们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把三角形通过倍拼或剪拼两大类方法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并充分研究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与原三角形的底、高、面积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该任务思维空间大、活动时间充分,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增量。接着孙老师又通过课件演示把三角形变成平行四边和和梯形,顺其自然地布置了第二个学习任务:研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通过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得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课的最后,孙老师还对每节课进行了总结,强调了“转化”在学习中的运用,并让孩子们课后再去探究这几种平面图形面积是否还可以进行不同的方法转化,对课进行了延伸。

在这一节起始课后,蒋英婷老师又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拓展练习课的教学进行说课并分享了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考。蒋老师设计了“画一个面积12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和“在两个拼在一起的正方形上找三个点连接成三角形并计算面积”这样两个开放性的练习,在练习反馈中让孩子感悟“等积变形、整体-空白、部分+部分”等方法,在开放性的作业中,使学生感悟图形面积计算的本质属性,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空间观念。

最后,刘懿剑老师聚焦《结构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前测分析、大单元视角出发,聚焦单元学习主题及其核心素养表现、单元重构思路和单元教学目标等几方面进行阐述,提出注重凸显知识的系统性,将平面图形的面积进行了课时优化、大单元整合,以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环节二:畅所欲言促改进

三位老师的精彩课例及教材解读也给所有工作室成员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工作室老师们畅所欲言,围绕活动展开研讨交流、分享收获,老师们纷纷表达自己从课例中得到的启发及思考,并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及建议,每个教龄阶段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收获。

环节三:导师引领促提高

活动最后,陆淑芳老师、夏燕芬老师分别对研讨课和说课给予了专业的点评和引领。夏燕芬老师从“凸显大单元意识”“彰显结构化教学”两方面对所有老师进行了肯定,陆淑芳老师充分肯定了几位学员对教材和学情的解读的准确性及课堂尝试的优点,同时也指导老师们可以从大单元的视角来思考,通过抓住知识的本质,找到共性的知识点去进行结构化教学,通过设计大任务来实施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任务中有挑战性、有增量,陆老师也提出,可以受其他学科整合的启发,把一次完整的数学研讨课分成两个课时来上,这样学习活动时间就能更充分,学习成果也将更丰富完整。

聚焦大单元,研学共成长,在观摩与研讨中,工作室成员们思路被打开,每个人都收获良多。教学中需要教师立足核心素养,从单元整体教学出发,用结构化的思维去设计教学,对教材进行重构,不断探索和实践,让学生的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撰写:廖倩倩

摄影:陈炯杰、陈倩倩

审核:刘懿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