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工作室教师思辨性文本教学活动的能力,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讨论。9月20日,于永正实验学校展开了研修活动,本次研修主题是聚焦思辨,尝试挖掘课堂深度实践。

第一节课由工作室的汪江欣老师带来《囊萤夜读》展示课。汪老师的课堂是书声朗朗的课堂,她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带领学生沉浸在小古文的世界里。汪老师的课堂也是目标明确的课堂,她设置两个指向明确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深溯。汪老师的课堂还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她从真实学情出发,以重难点为落脚点,以锦囊、小组合作等方式,推动学生探究和思考,带领学生反复研读。

第二节课由工作室钱颀老师执教《小猴子下山》一课。钱老师以一个“邀请函”的情境把孩子们带入了故事当中。紧接着,三个环环相扣的学习任务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小组合作中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既巩固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促进了学生间的思维碰撞,为低年级学生搭建了早期合作学习的平台,让孩子们在沉浸式的体验中自然而然地走进小猴子的世界,实现了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收获。

之后,工作室的叶琴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分析:在不同学段进行“思辨性文本”的学习,有助于发展不同学段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会思考文本背后所折射的含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交流,让思维进行碰撞,从而深入理解文本,发展思辨性的解读能力。

最后舒平老师进行了本次活动的总结:思辨性课堂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通常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而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者。学生被鼓励批判性地思考,通过讨论、辩论和合作学习来探索问题的多个方面。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每一次的研讨,都是为了更好地提升。此次工作室的研修活动,大家收获满满,同时也会带着更多的思考,投入到课堂中,提升解读思辨性文本的能力。

摄影:俞佳欣

报道:王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