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诗境飘红叶,新标入课焕新彩。为进一步推进新课标理念的理解与落实,提升工作室学员的综合素养,10月29日,工作室学员齐聚杭州市永正实验小学,在导师王自文老师的带领下,结合拱墅区运河赛课节小学语文“新苗杯”赛课活动,进行了观课、研课。本次活动由永正实验小学童意然老师主持,特邀余杭区教育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王瑛老师莅临指导。

【观赛促思,探教学之艺术】

29日上午的赛课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杭州市星澜小学彭灵倩老师与501班的学生们共同探索了课文中的情感变化,通过叩寻巴迪心情的大起大落与父母不同表达方式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父母不同评价背后的爱与期望,明白了鼓励与警示均是爱的不同表达。

杭州市长青小学的郑颖老师引领502班的学生们从文本细节入手,围绕单元人文主题 “舐犊之情”,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引导同学们在场景中捕捉动作、神态、语言细节,从关键词中体会父母的爱,揭示了“父母之爱”在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的程思鸣老师与503班学生们一起,通过“心情变化图”梳理了课文的内容,分析父亲和母亲面对诗歌的不同反应,带领同学们领略文字中的父母之爱,并引导同学们分享生活中的类似经历,体会蕴含在生活细节中的父母之爱。

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的江阳老师营造了一个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氛围,设置活动“观点对对碰”的活动环节,引导学生思考两种表达背后隐藏着父母对巴迪的爱。通过“假如我是作者,面对外界这两种不同评价时,该如何做到令自己不迷失方向?”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下午,就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课,四位参赛教师进行了同课异构,带来了精彩的课例展示。

杭州市天水小学的马咪阳老师带领401班的同学们深度探究了思辨性问题——“我”是一个窝囊的人吗?马老师基于学生的批注构建课堂,以情绪变化为抓手,引导学生通过仔细品读,思考潜藏于显性情绪背后的隐性原因,结合“演一演”和“评一评”等教学板块让学生对文本产生深度思考。

育才京杭小学的孙美萍老师立足单元整体,从毛主席读书时多样的批注方式和批注内容开启课堂,引导学生在疑问处进行批注,结合《语文作业本》和课后习题,聚焦重点段落,抓住“窝囊”一词,在语言文字中对比探究。学生逐步理解文本,也懂得了在阅读中使用批注的方法,同时学会有依据地表达。

杭州市育才大城北学校宋雨老师的课堂扎实有效,在扫清字词的基础上,梳理文章内容。同时宋老师有着明显的“问题聚焦”意识,以“我的演出窝囊吗”为聚焦点,引发学生的讨论,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从成长的角度看问题。

长江实验小学的老师陈秋帆老师带来了一堂具有“实践指向性”的策略课,把“学会批注”这一教学核心进行了梯度展示,通过个人学习和小组学习结合的方式,锤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将学生“想要学批注”的兴趣转变为了“我要做批注”的信心。

【名师引领,览教学之纵深】

王瑛老师就上午场的四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她首先对四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融学促思,层层递进;巧接妙引,阅读与表达齐飞;学而思辨,内外贯通,同时王瑛老师也针对上午四节课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单元主题勾连的同时也要披文入情,感性与理性相融;拓展提升的深度和广度;略读课文的扶放结合。

下午场的四堂课,王瑛老师也进行了高度的肯定,认为四位老师不仅目标明确,方法到位,以核心问题为焦点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并且以自主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充分展开学习过程。同时,王瑛老师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希望老师们能更充分了解学情,提升字词教学的精准性,同时也要关注批注形式的多样性,提高批注的效率。

【共研共进,促教学之践行】

桂子庭中落,天香云外飘。此次“新苗杯”赛场上的青年老师们将新课标理念融入课堂,巧妙设计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诠释了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与匠心设计,呈现了一节节有活力、有新意、有深度的语文课。工作室学员认真聆听,勤书笔记,从教学设计、课堂实施、教师基本功等方面进行思考整理,收获满满。

四位老师都能围绕“老虎到底窝不窝囊”这一关键问题展开教学设计,板块分明,结构明晰。其中孙老师的课堂让我收获颇丰,她巧妙引入伟人毛主席作批注的故事,直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孙老师还关注到学生学情,有单元整组的意识,从学生已有的“批注”经验出发,将交流平台的内容前置,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什么是批注。同时,孙老师融作于学,借助课堂作业本,有效地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整节课轻负高质。(贾琪)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篇课文,上课的几位老师都能紧紧抓住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组织教学,课堂结构基本上都能分为1.抓住不理解的地方批注;2.合作讨论我“窝囊”吗?等几大板块。但纵观几堂课,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1.教学内容的选择:关于批注,对四年级的孩子而言不是零基础,况且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2课,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应该已经在第1课《牛和鹅》中教学过,本课是否应该更侧重于批注角度的复习巩固?2.教学结构的构建:纵观几堂课,大多数老师都是直奔教学主目标——学习批注,弱化字词教学、整体感知等环节,甚至几乎看不到、听不到学生读书,虽然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这样是否合适?(林上幸)

四位老师都聚焦到了本单元的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留足了时间让学生运用方法进行批注。但是本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除了对前期学习的批注方法进行回顾外,还应该关注到能力的进阶,找准新知起点,引导学生用质疑的角度进行批注,灵活运用批注的方法,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有所提高。(许露尹)

孙老师导入和结课都用了毛主席“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视频,将视野从课堂走向历史,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做批注策略的重要性。总的来说,四位老师都能够抓住主要目标进行充分学习,宋老师将学生的批注进行分类、分步教学,先从学生较为常用的词语意思入手,再一步步深入到故事情节,再适当提升到质疑问难、写法上的批注,体现了思维层次。不过,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兼顾的课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胡昌升)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四堂课都紧扣“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这一语文要素展开,同时都聚焦到了课后题“这只老虎窝囊吗?”进行思辨性学习讨论。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节孙美萍老师的课。课前毛主席学习习惯的视频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到批注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提到了做批注的方法“开头空两格、写在文字旁边”,这看似简单的提醒体现了孙老师教学时的细致,值得我学习。然后孙老师的课堂充分运用了语文课堂作业本,结合作业本上的表格,帮助学生树立文章内容,十分高效。(王佳禾)

孙美萍老师执教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有三处亮点。第一、善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课堂伊始,引用了主席批注读书的事迹,激起学习动机,铺垫了之后的学习;第二、善用活动引发自主探究,孙老师通过“默读,疑问处做批注”“填表,体会心情之变化”“依据批注,探讨主角是否窝囊”三个环环相扣的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第三、善用学习资源支撑学生思考,孙老师结合课堂作业本上的表格,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角度,体现了“由扶到放”的学习过程。(马宇辰)

在《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课中,四位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的教学,其中每位老师教学目标明确。宋老师通过在屏幕上展示批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批注是什么、如何进行批注,批注的内容可以是自己的疑问,可以是自己的感受,可以是一两个词,可以是一句话,化难为易。课中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分享交流、拓展练习说话,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当然批注不局限于老师课堂展示的格式,一个符号也可以是批注,日常可以关注批注方法的多样性,化繁为简,让学生不再觉得做批注是件难事。(徐聪聪)

孙老师从课前谈话开始,就引入“批注”这一要素,从单元语文要素、园地交流平台让学生了解,这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在让学生怎么在不懂的地方做批注前,孙老师自己先进行示范,接着通过三项活动,由扶到放,层层落实如何学写批注。这样的教学线条十分清晰,是用学生的疑问批注有序推进文本阅读。对下午四堂课我也提出两点疑问:一,除了文字,老师们是不是也可以告诉孩子们,除了旁批,还有眉批和尾批?除了文字,一些线条、圆圈等也是常用的批注符号?;二,在探索这是否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的时候,或许我们可以追问孩子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这样的经历中的你是什么心情?换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如何?然后老师可以告诉孩子们这种尴尬羞愧的经历谁都有过,所以不必太难过、太介怀。(胡佳乐)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也是一篇充满童趣包含生活哲理的文章。下午的课老师们有几个亮点:1聚焦单元要素,围绕批注和课后题窝不窝囊进行展开。2有单元统整思想,结合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来帮助自己开展课堂教学。3课堂上利用表格.词贴等形式很好地展现了孩子的思维过程。但阅读策略文章总是让我们纠结如何平衡人文性与工具性,四节课下来总觉得语文课堂的朗读似乎少了些。另一个在探讨窝囊与不窝囊的时候,可以从孩子的词贴出发,引导孩子们发现单从表演的角色来说看似窝囊,可是从内心来说孩子的进步和不断的努力是不窝囊的,从而引申到自身,能自然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程丽)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四位老师同课异构,均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展开教学,不约而同地围绕“这只老虎窝囊不窝囊”这个核心问题,设计学习活动。《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这个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但从四位老师的课堂呈现来看,无论是对批注的纵向梳理,还是对批注方式的学习和运用,大多是基于单元的首篇课文角度进行教学。如何准确把握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单篇教学,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莫燕燕)

听了四节同课异构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个单元的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几位老师的设计大体都是紧扣要素组织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方法到位。教学重点都聚焦了课后题中的主问题“这只老虎窝囊吗?”,给与学生充分的批注、探究、讨论、交流的过程,课堂有着浓浓的思辨味。但是除了第4位老师有整体感知的环节设计,其余老师都是直奔主题而去。语文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虽然这是策略单元的一篇课文,但是作为第一课时,怎样将做到让方法性和文学性更好的融合,让学生不但学习到批注这一阅读方法,还要感受到语言文字所传递出来的文字美、文学美,生活情趣美?这是一个难题,也是我在日后教学中有着力思考与实践的。(张燕)

育才京杭小学的孙美萍老师从毛主席的批注开启课堂,以课作本中的表格为支架,帮助学生梳理人物的心情变化,以批注为着力点引导学生聚焦核心问题“我究竟是不是一个只窝囊的老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等形式将思辨过程充分展开。而在课堂最后,更是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了毛主席批注背后蕴含的一生求知、不断探索真理的精神。但在这样的阅读策略单元,是否确实了对学生课文朗读的关注?如何让课堂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叶淋娜)

下午四位老师都围绕语文要素,组织学生进行了学习探究活动。课堂上学生专注聆听,认真思考,仔细批注,踊跃分享。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尤其是在学习批注方法的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分类,自己去解决,课堂十分开放,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不断锤炼。(钟宁琪)

观摩了四堂课后,我对《“精彩极了” 和 “糟糕透了”》这篇课文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强调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展开教学,这一点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品题导入到多维链接,每个环节都精心设计。借助表格和心情图等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迁移运用阅读方法。同时,创设情境让学生代入角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整合学习资源则进一步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种注重方法和策略的教学方式,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优秀范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邵博文)

四位老师纷纷抓住“窝囊”和“不窝囊”的讨论,“窝囊”是很多同学显而易见的观点,依据也容易找出,因此对“不窝囊”的引导应该成为设计的关键,那是难点和易忽略点,应该有所准备。设计再精巧,环节再连贯,课堂的落实才是关键,每一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所在,才是教师应该心中有数的。(周德颖)

本单元是批注单元,语文要素是“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在课堂中,下午四位教师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不仅关注文本内容,也关注表达方法。学贵有疑,老师能引导学生“在你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把握教材意图,聚焦单元目标。批注是阅读学习思维的外显,技能的养成离不开必要的知识,在教学时,如果能基于单元第一课和三年级的已学部分,构成单元学程,将目标、策略和人文性相融,梳理单元内部的关系,可能在目标达成时更聚焦一些。(徐晓韵)

三位老师对《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的同课异构:“同”的是教学内容大体围绕“有疑问的字词理解”与“我的表演窝囊不窝囊”话题展开讨论。“异”的方面给我了不少启发与思考。如有的老师采用演绎思维,联结所学后巧妙利用交流平台指导学生进行批注的方法,再进行分块教学,每一部分结束再回扣到批注的“点”,学习活动化,思路很清晰;有的老师则运用归纳思维,先从词语意思入手,再深入到故事情节,再到有疑问、写法上的批注,设计有层次。再如,同样是结构化的教学,有的老师用活动推进教学,有的用任务推进,那么任务与活动有什么区别?活动有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探究与梳理四类活动,而任务的实质是不是真实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如果这样来理解的话,这几节课是不是应表述为“活动”更为确切些?(郑小花)

“学而有思,思而行远。”我们相信,通过本次观课、研课以及专家的引领,工作室成员一定对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大家在深耕课堂、潜心钻研中领略语文之美,聚团队力量,共研共进,一路生花!

撰 稿:叶淋娜

图 片:王佳禾

编 辑:汪 丽

一审: 马宇辰

二审: 汪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