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留香”的十月,“浙派名师”初中语文教学艺术展暨运河语文论坛,在这个美好的季节如期进行,浙派名师们在课程建设、教学创新、资源建设乃至思想探索中不断建树,在全国语文教育领域掀起一股股热潮,引发一阵阵思考。潘素文运河特级教师工作室的成员们也应邀而来,齐聚一堂,聆听这场教育学术的盛宴。
名师们在课堂上的展示,如同一首首动人的诗篇,展现了其教学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浙派名师培养对象,2021年浙江省诗词大会命题老师,陈玉萍老师的写作课《六个Micheal和三个姥爷》,以独特的视角入手,从摄影师拍摄的角度选择发问,引领学生探索语文写作的奥秘,学生懂得描写人物要注重细节和情理的轻重变化,这堂课彰显了语文写作教学的魅力。
浙派名师导师,浙江省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原拱墅区教育局局长赵群筠老师的小说课《爸爸的花儿落了》,聚焦英儿的前后变化,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发问丝丝入扣,引领学生在文本深处寻求解读的奥秘,在这堂课中,赵老师的教学风格返朴归真,教学内容拨动心弦,教学方式是镜头与文字同屏思辨,充分展现了语文教学的“好”与“巧”。
马骉老师的散文课《背影》,从作者描写父亲爬月台时的穿着入手,照应上文的“祸不单行”和“奔丧”“赋闲”等关键词语,体会父亲此时背负着沉重的情感和经济包袱却为已成年的儿子爬月台买橘子的可贵和难得。马老师的课堂立足于“学情”,在学情的生长中慢慢推进课堂教学的实施,课堂上引导学生语用的训练,思维的引导,凸现了语文的核心素养。
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胡培兴老师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从成语的趣味问答导入,带领学生进入课文学习,通过复句的练习串联文章结构。胡老师循循善诱提出“这是一个怎么样虚假的故事”,让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胡老师的课堂层层深入,由课内到课外,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初中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曹刚老师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曹老师的课堂围绕 “作者想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个核心问题展开,一步一步解剖这篇驳论文,找到作者破立的关键点是“偷换概念”和“以偏概全”两个逻辑错误,引导学生理解“自信力”“他信力”“自欺力”三个概念。曹老师的课堂层层深入、逻辑清晰,注重思维的培养。注重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
此次论坛活动让听课教师受益匪浅,是一次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萌发。就像曹刚老师说的,这是一次对语文课堂的重塑,在听课的过程中思考、发现、创新,重新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课后,工作室的老师们积极分享自己今天的收获,讲述自己平时在课堂中遇到的教学困惑,有关于写作教学、小说教学、散文教学、文言文教学、议论文教学的,各位老师都能结合今天的课堂抒发自己的心得,希望能将今天的体会运用到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
撰稿:潘婷婷
审核:潘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