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劳佳瑜运河名师工作室以“现代诗歌教学探究”为主题展开专题研习活动,成员集体研习了王飞老师的主题展示课《乘意象之舟,达情感彼岸——现代诗歌创作》,收获满满。

课例变化带来的启示

王飞老师的这一课例为老师们在诗歌意象教学、任务情境构建和写作支架设计方面,开辟了广阔的思考天地。在反复磨课的过程中,课例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成为了传统写作教学向新型教学模式转变的优秀实践范例。它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将概念识记、传统教授方法为主的写作教学,转化为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标、以任务情境为引领、以写作支架为推动的创新教学模式,为工作室成员在写作教学的改进上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旧课问题引发的思考

在旧有设计中,王飞老师原本意图整体性地剖析现代诗的细读原理。教学中主要依托表格内课文、范文所给予的提示,引导学生从已有材料里进行比较、整合,期望学生自行提炼出条目性的知识,从而构建现代诗细读体系。然而,从课堂实际情况来看,却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总体表现较为内敛,由于课堂知识容量偏大,学生发言积极性不高,常常出现长时间的沉默,整个课堂的活跃程度一般。此外,学生所生成的内容多为条目性的陈述性知识,在创造性和美学感知性等更高层次的素养提升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新课亮点带来的收获

经过精心修改,王飞老师的展示课呈现出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亮点。这堂课将现代诗教学的切入点进行了更精准的定位,聚焦于现代诗的意象探究,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同时,以“校原创诗歌朗诵会”为主任务情境,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这种情境贴近学生生活,真实且具体,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在课堂推进过程中,教师展现出了全新的教学视野。与之前相比,更加强调“生成性”和“行动学习”的多维立体视角。教师先是以简洁明快的节奏,高效地向学生明确了现代诗创作的三个关键技巧:意象的选择、渲染和组合。随后,迅速引导学生生成了意象写作的评价量表,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更值得称赞的是,教师以跨学科的广阔视野为支撑,巧妙地借助美术的形象思维,将学生之前的画作作为写作支架,引导学生深入比较意象与单纯景物之间的区别,让学生深刻体悟到意象的象征性内涵。从学生对竹林傲雪图的解读中,可以充分看到这一教学方法的成功,学生已经很好地领会了意象内涵。

最后,教师围绕学生的创作成果,带领全班同学进行品评赏析。在这一整节课里,教师在统一的大情境下,有条不紊地落实一个又一个任务,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实现了学科知识的内化。从最终的课堂呈现成果来看,学生不仅在知识技能方面有了显著的增长,而且在道德情操方面也得到了提升。他们将文学素养与爱校之情深深融入心中,并通过极富创造力的方式展现出来,这让工作室成员深刻体会到素养立意、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所具有的魅力和价值,为成员们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积极的借鉴。

009dba92670b49b9a22c82e9ec1bf92

ac269d2c0de0b0906d5c5668492914c

1c5e140dcad1ca38621851544b1813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