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构建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科研队伍的目标,助力区域新教师科研能力成长。拱墅区11月新教师培训围绕着“案例论文研究指导”这一主题,于11月25日在杭州大关小学教育集团祥符校区开展研修活动。区教师发展中心邀请本区科研兼职研究员方梦莹老师、杭州大关小学教育集团陈雯老师、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的蔡新莲老师作培训导师,为新教师们做主题分享和实践指导。
研有所向,将有所获
方梦莹老师结合拱墅区教育科研的现状,从论文和课题两个角度向新教师们阐述了教师论文、课题的研究周期、参与方式和评审细则等方面的注意事项。接着,方老师结合生动有趣的案例为新教师们重点介绍了“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论文题目”和“如何在论文中更好地展示研究策略和目标”两方面,她还提醒大家要关注论文查重率。方梦莹老师的分享激发了新教师们的科研热情,希望通过反思和实践提升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
研有所启,能有所赋
为了更好地实现新教师科研能力点对点提高,新教师分中学组和小学组,开展浸润式实践研修。实践研修分为两个阶段,学段实践导师先进行科研撰写经验分享,随后指导新教师分小组围绕“共改论文”这一真实情景任务开展实践活动。
陈雯老师《成长破圈:以科研写作实现专业发展》的主题分享为小学组新教师们明确了通过科研写作实现专业成长的进阶方向。她以自身撰写课题和论文的经验,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科研写作的三大路径和四条策略。选题指导、文献搜集、框架优化、凝练修改,陈老师结合案例详尽讲解了每一个环节具有实操性的撰写方法和关键策略。
蔡新莲老师以《深度剖析:科研写作驱动专业成长的多维实践策略》为题,从自身一节公开课的修改过程引入教育科研实践与自我成长,她为中学段新教师讲解了科研与专业成长的深刻关联以及重要意义。蔡老师认为,明确的主题、合适的内容、清晰的结构和精炼的语言是构成一篇优秀文章的关键,在这一基础上,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和源源不断地创新,才能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实践导师经验分享后,新教师展开了“共改论文”的实践研修活动。第一轮所有小组在导师的引导下共同修改一篇论文,第二轮各小组从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德育五个方向的学科论文中任选一篇自主合作修改。小组成员针对论文的题目、框架、内容、语言等方面纷纷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创新性的想法。
论文底稿上圈、点、勾、画是新老师们智慧地映射,汇报单上结构化的思考是小组合作的思维绽。这一下午浓厚的学术氛围点燃了教室,也驱动了老师对于科研的热情。
教育的种子在秋天的收获中绽放,孕育着未来的希望和梦想。相信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拱墅区的新教师们一定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积累,逐步成长为新时代的研究型教师。
拍摄与制作:楼雨田等 杭州市创意艺术学校
撰稿与编辑:杭州大关小学教育集团 孟歆可 陈瑶瑶
审 核:区教育研究院 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