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背景下的写作新样态给写作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写作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开展意义学习,从“学”和“教”双向突破是走出写作教学困境的关键路径。工作室立项的市级课题《四环一线:意义学习视角下的写作教学思考与实践》, 立足“四环一线”研究教师如何“教”能促进学生的“学”。从梳理和转化写作知识、设计真实的写作任务情境、搭建有效写作支架、建构多元写作评估、开展各类写作实践等方面开展教学策略的研究。为此,12月25日下午,工作室在慧澜中学开展课题中期实践研究课及中期总结活动。
课堂实践论证
工作室成员慧澜中学的叶硕老师为大家带来研究课《用事实说话——材料的引述与分析》,课堂由甲、乙生的月考病文导入,开展了三个任务的学习。任务一:推敲同伴习作,构思“论证要合理”评价量表。活动中,叶硕老师带领学生分析病文存在的问题:材料不准确,材料引述不知所云,材料分析没有围绕中心论点,材料分析牵强等等,依据写作学情确定了本课的教学内容:材料的引述与分析。接着讨论、初步归纳论证合理应该具备的特征。任务二:写作“小妙招”的总结与提炼。1.自主学习:围绕“如何引述材料”“如何分析材料”这两个问题,结合学案学习,总结写作“小妙招”。2.交流分享“小妙招”,整合后制作一份主题为“用事实说话”的写作指南。这部分用足了课文支架,引导学生从已经学过的课文中提炼表述和分析材料的小妙招。任务三:写作“小妙招”的实践验证。1.组内提前商议好,使用相同材料;2.重新创写考场作文片段;3.集体修改润色,推介两个片段成果。
说课议课
课后,开展了研讨,气氛非常热烈。首先,叶老师就自己的备课思路进行了简要阐述,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为让研讨方向更明确,潘素文老师做了《意义学习视角下的写作教学启示》的微讲座,介绍了课题研究前期在写作任务情境研究方面的成果,明确了中期阶段研究内容,即从写作知识、写作任务情境、写作支架、写作评估等四方面开展课堂实践,研究如何转变老师的“教”,指导学生的“学”,从而产生意义学习。接着,工作室重点围绕这堂课开展以下几点的讨论:
1.大家认为从课堂学情看,学生写议论文论证要合理之前最大的困难是“无米”,所以本课中学生重新创写考场作文片段时,学生仍无从下笔。针对此种情况,课前要布置同一观点下的多种论据(材料),让学生小组交流选择运用材料,这样才能讲怎样表述、分析。
2.鉴于本堂课的学生表现,要重新开发策略性写作知识。比如:如何表述材料要区分具体表述和概括表述,可以选取具体表述时非常空泛的病文,让学生围绕分论点中的关键词来表述;学生的材料分析非常肤浅,应教给策略引导深入分析。
关于深入分析,大家讨论激烈,意见有分歧,最终确定大致分以下几种方法:阐释、辩证、因果、假设等。
潘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在写作教学中如何应用“组织”的教学策略?她提出,要精细加工知识,绘制可视支架。写作教学中可以将主要写作知识绘制成知识网、框架图,梳理写作知识之间的关系等。这些直观的可视化支架,能延长并保持关键信息的时间,促进生成认知加工。比如,刚才讨论的写作知识应该形成可视化的写作知识思维导图。写作知识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写作支架,写作评估量表也是一个写作支架,还有课文、学生范文等写作支架还要研究提供的时机,如何设置等等。于是,大家更细致地讨论了写作知识,初步绘制本课的写作知识框架图。
最后,根据研究进度和情况调整了下一步的研究内容后,潘老师布置了本次活动的研修作业,要求大家选取一堂课从写作支架、写作知识、写作评价的角度思考具体的指导策略。
每一次研修活动都是思维的碰撞与交锋,“学”和“教”双向突破的道路上我们乐此不疲。以课题为载体,立足课堂,潜心研究实践,在实践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学研并举,日益精进!
撰稿:潘素文
审核:叶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