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缺席”到“共建”

——贾家弄第二幼儿园中班年级组研修活动系列

    户外游戏场作为二幼园本教研的研修载体,其游戏价值在一日生活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从多个维度助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本学期,中班年级组聚焦户外游戏场环境建构,开展了利用马赛克方法,探索与幼儿共建户外游戏场环境的研修,以此帮助不同层级的老师有效解码游戏,获得对游戏观察与支持的能力。

“审议”教师,激发内需

    新学期,中班年级组的户外游戏场的“游戏主场”进行更替,游戏对象、游戏内容、游戏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不变的是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角色定位虽已耳熟能详,但不同层级的老师仍存在差异性。学期初,年级组就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存在的困惑进行了交流,以此优化了研修计划。不难看出,骨干教师,一般具备观察能力,能够耐心观察,不干预幼儿的游戏,具有一定的分析解读能力;经验型教师,会结合幼儿已有经验或相关理论进行解读,但深度不够;新教师则仍不清楚如何准确解读幼儿的行为,缺乏经验,害怕幼儿出现“状况”等。年级组长张倩雯老师了解到每个老师的问题所在,进行了辩证思考,帮助老师们先厘清了研修计划,明确研修方向。

图1

图2

解析游戏,锚定方向

    本学期,沙水池是中一班孩子们的“游戏主场”,沙与水对幼儿来说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其游戏环境不仅能提升自然学科的认知经验,更具有包括小肌肉动作、审美创造等发展;草坪等则是中二班孩子们“游戏主场”,开阔的场地支持了幼儿开展各种跑、跳、爬等多种运动的挑战,加之以“消防员”角色的主题元素,让户外游戏有更多发展的可能。基于各班游戏内容不同与特点,年级组老师们进行了针对游戏结构进行了解析,根据游戏初期的状态,结合书籍资料参考,将沙水游戏归属于建构游戏、消防员游戏归属于角色游戏。老师们共同对建构游戏、角色游戏的游戏发展目标进行了一一解读罗列梳理,为后期游戏观察锚定方向,使老师们在观察的过程中,眼里有孩子,心中更要有目标。

图3

图4

图5

解锁环境,支持共建

    幼儿园户外环境开放且自然,幼儿可尽情玩耍,享受拥有自主的游戏权力。但在当下幼儿园户外环境中仍存在以部分老师为中心的倾向,那么孩子们的户外游戏场的环境也应回归儿童立场。在研修过程中,老师们分别从“儿童视角”与“儿童的视角”尝试师幼共建户外游戏场的环境:一方面老师要保护户外环境的原生态,吸引孩子们去探索;一方面老师要保护户外环境的未完全性,留白环境引发孩子们去创造;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马赛克方法获得幼儿的想法,尊重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老师们表示在用对方式的共建游戏环境里,便可知道什么样的户外游戏环境是孩子们所喜爱的。于是,老师们实地考察,解锁各班游戏场地的特性及现有材料的情况,进行游戏环境合理与多元的规划。同时通过每一次游戏行为的观察,思考怎样的户外游戏环境来满足当下幼儿的需求,最大限度拓展空间。同时重视游戏材料的多样性,来满足幼儿个体需求,促进幼儿的主动性的发展。

图6

图7

图8

聚焦案例,回溯应用

    每一次的户外游戏时间里,都会伴随着一幕幕交流对话,情感的表达,发生着孩子们游戏中的“精彩时刻”。游戏案例的交互分享,可以让每位老师得到信息的共享,引发思维的碰撞。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观察,老师也积累了一定的过程性的记录,借此各班开展了过程性游戏案例的分享交流,帮助老师们回溯研修中的关键信息,进一步提升自身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与支持的能力。中一班张老师分享了《小小沙池世界》的游戏案例:孩子们从一开始不会用沙塑形到最后能合作建立沙池城堡乐园的游戏。教师观察到了用沙塑形游戏行为的发生,生成了孩子感兴趣的建构城堡场景的游戏主题,反映了幼儿对沙池游戏环境建构的新想法,对游戏材料的新利用,在建构行为、象征性表现、同伴交往上都有了明显的发展。中二班沈老师则从个体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分享了游戏案例,看到了一个从不愿与人交往的孩子在游戏中的变化,消防员游戏让孩子在社会交往上变得更加主动、积极了。在分享案例中,各班老师还将自己在观察中所运用到的马赛克方法也进行了说明表述,让研修中的实际应用可以辐射到每位老师日常的工作中。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研修之路漫漫,探秘成长漫漫。每一个孩子爱游戏,就如同老师爱每一个孩子。作为老师所要做的就是要学会有效解码游戏,只有在每一次的研修中认真地、反复地复盘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真正看懂孩子,把走近孩子变成自己的一种意识、内驱力,或许就成功了一半。与大家共勉!

撰稿人:张倩雯

审核人:沈 莉

杭州市贾家弄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