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小朋友们对暑期特种兵式的旅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种兵旅行的话题在小朋友们之间传开,于是借助园区户外场地的地势、结合户外器械的特性来划分游戏区域,根据幼儿的兴趣以及当下的能力需求和经验来开展大班运动大区域《杭城特种兵》。
一、理论学习、制定内容
在游戏制定前,老师们共同学习大班体育动作技能目标,为更好的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定游戏内容。
在师幼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小朋友们对江边骑行、爬山、游乐园里的对抗赛等特别感兴趣,因此大班的老师们根据幼儿园户外场地的特点,以及大班幼儿体育动作发展目标,分区块开展了“北高峰爬行”、“704工程”、“钱塘江骑行”、“特种对抗赛”为主题的游戏。
二、幼儿信息的收集
在游戏前,老师为幼儿提供了幼儿相机,在游戏中,请孩子们来捕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是觉得好玩的,也可以是在游戏中的困难。
在游戏后的分享环节,老师通过儿童访谈、儿童拍照、地图制作等马赛克方法的方式,收集到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年级组老师将收集到的幼儿信息进行汇总,收集到幼儿对“钱塘江骑行”的兴趣非常高,常常是有很多孩子在等待车子,骑行的路线比较长。在视频中,孩子们的骑行喜欢结伴而行,非常自由惬意。但老师们也看到了,有的路设置是单行,但有的路设置比较模糊,双向的路口最好要有一个交通指挥员,可以请孩子们来做这名指挥员,把游戏主动权交给孩子。对于“704工程”中的钻爬,孩子们觉得太容易了,很快就通过了就去别的区块游戏,老师可以在访谈时间再和孩子们商量下如何增加这个区块的挑战。还有的小朋友想要自己来组织“特种对抗赛”,老师也可以尝试请几个小朋友来计时,做组织者,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针对以上幼儿的信息,年级组老师将原本的大区域逐个剖析,分别进行了针对性优化。从游戏材料的精选与更新,到游戏玩法的创新与丰富,每一处调整都旨在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运动兴趣与探索欲望。通过调整,不仅提升了户外运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运动体验,还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身体素质与团队协作能力,实现了游戏与成长的完美融合。
三、走进现场、观摩游戏
为了让大班的户外运动游戏变得更加好玩,邀请小中大班的老师来进行现场观摩。老师们带着热情与好奇,走进孩子们的游戏世界,近距离观察他们在户外游戏中的快乐成长,并且根据幼儿在游戏中“高”“低”结构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探讨高低材料在户外运动游戏中的作用。
在观摩中,老师们关注到了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材料的可玩性、适宜性等,思考“低结构”和“高结构”材料提供对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不同作用。
三、梳理思考、优化游戏
(一)教师介绍
观摩过大班运动大区域的老师们拿着导研单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看到的游戏现场。
叶老师:一条路有很高的滑梯、跳跃更吸引幼儿,因此排起了长队,老师引导可以去其他路玩一玩,之后设计路线时可以考虑到将有挑战性的项目分开。
陶老师:在704工程这个区块,整个游戏情况幼儿自行选择材料搭建训练工程。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兴趣度不高,建议进行组合。
洪老师:大操场区块使用体能循环材料+后续添置材料。虽然幼儿享受将材料搬运到指定区域的过程,期间也有合作行为产生,但材料放置好之后的幼儿多集中在四方梯+木板+梯子+跳箱这一线路游戏,加之幼儿人数较少,导致其他区域材料利用率不高。
陈老师:游戏中大多以老师组织为主,缺乏了一定的自主性,可以思考下除了翻箱子的玩法,还可以如何进行一物多玩。
其中“低结构”提供给予幼儿更多选择、组合与自主调整的空间,更看重幼儿与材料的多元体验,比如轮胎、梯子;“高结构”提供较多以单一技能为导向,能指向某一运动能力的提升,比如平衡车,锻炼了幼儿腿部肌肉的发展。
“高结构”和“低结构”的材料提供是相辅相成的,两类材料相互补充和组合,给予更多变化和选择的可能,让幼儿获得多种运动体验。
(二)材料优化
老师们结合三种材料优化的方法,帮助大班运动大区域进行优化。
方法一:结合幼儿发展特点(身体、心理、动作),科学提供材料。关注“高结构”和“低结构”材料提供。使运动好玩又有效。
方法二:结合运动场地资源,合理提供材料。关注“高结构”材料提供的拓展性和“低结构”材料提供的层次性,使运动自主又多样。
方法三:结合幼儿运动强度,均衡提供材料。关注“高结构”材料提供的丰富性和“低结构”材料提供的可变性,使运动科学又实效。
老师们集思广益,为大操场上的游戏进行了一定的材料替换和缩减,并且为“特种对抗赛”游戏想到了更多的玩法,比如增加任务驱动,进行卡片对应玩法,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让游戏更加自主。
通过一次次的教研活动,老师们理解了户外运动游戏的内在特征,达成了以下共识:更多思考如何在运动过程中为幼儿提供结构更低的、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不同层次的运动器械,以满足幼儿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能力发展的需求,给予幼儿更多的选择和自由。
撰稿人:周珊琪
审核人:洪燕清
杭州市贾家弄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