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春风拂面,拱墅区胡丽珊工作室携工作室成员,前往杭州市桐庐科技城未来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交流活动。此次跨区域的教育合作,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分享前沿的教学理念及实践经验,为提升区域教育质量注入新的活力。
胡丽珊名师工作室与会老师合影
首先,来自临安区锦城第六中学的陈安祯老师精心设计并开展了题为《U2 Section B How can rules help us (1a-2c)》的阅读课程。课程一开始,陈老师巧妙地以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各项规则作为切入点,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陈老师灵活运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探讨文本的具体内容,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理解文本中主人公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他们采取的解决策略,进而促使学生们对规则意识进行更为深入和全面的思考。最终,在课程的尾声阶段,学生们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对规则的理解和切身体会,积极踊跃地分享了各自对规则的独到看法和建设性的建议,课堂氛围热烈而富有成效。
其次,来自杭州市行知中学的朱玲老师精心设计并开展了《U2 Section B How can rules help us (3a-3d)》的项目课程。朱老师的课堂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巧妙地将项目化任务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在课堂上不仅回顾了已掌握的知识点,还学习了新的内容,并在朱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探讨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引发了对“规则”功能的深入思考。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朱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项目活动,将各种不同的规则按照其功能进行系统归类。她运用头脑风暴、小组合作以及人工智能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效激发了学生们对更多规则的探索兴趣。最终,学生们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了海报制作的任务,并以这一项目成果作为展示。值得一提的是,在项目成果的评分环节,不仅学生们积极参与,在场的每一位老师也都投入到评分过程中,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的教学目标。
朱老师项目化课堂展示
接着,与会的老师们对两节课纷纷进行了点评,大家普遍认为,两位老师的课程设计各具特色,但都紧密围绕“规则与我们”这一主题展开,老师们一致认为陈老师的语言表达清晰明确,结构条理分明,导入环节紧凑有序,节奏把握得当,重点难点突出,对生词和情态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旨在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安区老师点评
胡丽珊老师也对朱玲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胡老师指出,在七年级新教材project的板块设计,旨在通过基于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朱老师的project前期准备、实施和展示三个阶段分别解决了“rules”的分类,“rules”的制定,以及“rules”展示的问题。同时,项目评价细则的设计也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依据,最终实现学生主动探索与实践的能力显著提升。
付校长发言
最后,杭州市行知中学付国阳校长进行总结发言,付校长表示,本次研讨不仅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和学习新知的平台。他强调,未来学校将继续支持此类跨区域合作,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付校长还提到,学校将鼓励教师们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活动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与会者都表示受益匪浅,期待未来有更多这样的合作机会。
撰稿:胡丽珊
摄影: 周常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