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里,杭州市行知中学七年级的同学们迎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劳动课——植物拓染。这堂课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更体验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一、理论启智:非遗文化初探

课堂伊始,老师通过精美的课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植物拓染的悠久历史与“非遗”文化内涵。从商周时期人们对植物染料的初步运用,到唐朝时期植物拓染技艺的登峰造极,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领略了这一传统技艺的源远流长。了解到植物拓染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对这门技艺的兴趣与敬意被瞬间点燃,为接下来的实践操作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实践赋能:拓染春日美好

实践环节,同学们带着对非遗文化的崇敬与对自然的热爱,开启了拓染之旅。他们小心翼翼地采摘着春天里新鲜的叶片与花瓣,将这些春天的馈赠浸泡在明矾溶液中,进行固色处理。随后,用透明胶将植物固定在手帕上,拿起工具轻轻敲打,植物的汁液在手帕上晕染开来,一幅幅独一无二的拓染作品逐渐成型。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充分发挥创意,有的选择将植物排列成对称图案,有的则尝试营造自然生长的美感,还有的在拓染后用彩笔稍作点缀,让作品更具艺术感。


三、成果绽放:劳动收获喜悦

展示环节,同学们自豪地举起自己的劳动成果——拓染作品,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大家的智慧与汗水,或清新淡雅,或浓墨重彩,各具特色。看着这些充满生机与创意的手帕,同学们不仅收获了劳动的喜悦,更深刻体会到了植物拓染这一“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此次植物拓染劳动课,巧妙地将春天的元素、“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学生的劳动实践相结合,让同学们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传承了传统文化,提升了劳动技能,培养了创新思维,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了一抹绚丽色彩。

撰稿:傅剑敏

摄影:李景梅、傅剑敏

审核:吴伯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