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小读书郎 幼小衔接十二问
学校篇
问:希望小孩能就近入读京都小学。想了解一下学校的办学历史与办学理念。
答:杭州市京都小学坐落于历史悠久的京杭大运河畔,原名艮山门小学,其前身为建于1931年的私立云锦小学。2001年原址重建,更名为杭州市京都小学。2008年,原东园小学流水校区划归京都小学,成立京都教育集团学校。同年,被命名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实验小学。学校秉承“幸福教育 适性发展”的办学理念,践行“上善若水 博学笃志”的校训,坚持走“若水文化 大美艺术”的特色发展之路,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探索学校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打造师生幸福、特色鲜明、蓬勃发展的杭城高品质学校。
问:想了解一下学校的课程体系。
答:在省级课题《多元•融合•创新——基于水文化引领的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研究》的引领下,《杭州市京都小学“水京灵”课程实施方案》践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以学校“水文化”为引领,以省级规划课题为龙头,将德育活动、学科教学和校本课程等有意义的学校课程进行整合,构建多层次、高融合、重个性的,彰显“多元、融合、创新”课程目标的新学校课程体系。其中,以基于国家课程的跨学科统整实验最为突出,以学生发展为基点,统合各门学科,还原被人为割裂的真实世界和生活情境,让学科知识的教学服务于学生解决问题等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发展。跨学科课程统整的研究成果在《上海教育》“中国最具变革力学校”栏目、《浙江教育报》第四版头条刊登,还被新浪浙江网、杭州网、浙江教育频道网、大浙网、下城教育网等多家媒体报道。2018年3月24日,学校还在“千课万人”全国小学“多元•融合”跨学科整合研讨观摩会上将跨学科统整教学成果作了精彩的展示。此外,学校一直着力于拓展性课程的开发,继去年“若水文化 童心印记” 儿童版画课程获选杭州市“义务教育精品课程”后,“若水文化 塑流向上”陶艺课程、“京都•运河娃”获区精品课程一等奖;“足尖”上的舞韵——竹竿舞课程、头脑体操课程获区精品课程二等奖;《水之秘》在下城区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评比中获二等奖。精品课程的打造是学校深化课程改革的有益探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生动展示。
问:一年级学生一天的学校生活是怎样安排的?
答:一年级周课时26节,其中有一天6节课,其他四天每天5节课,每节课35分钟。早上8:20到校,上午安排四节课,第二节课下课有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组织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并用课间餐,中午11:40左右吃中餐(学校食堂为B级),考虑到饮食安全,由学生自带餐具。饭后休息到13:10,开始午间谈话,下午的课13:30正式开始上,下午一般1节课,有一天2节课,课后教师组织管理,整理作业或组织体育活动,15:40放学。星期五下午1节课后14:00左右放学。
报名篇
问:今年什么时候报名?京都小学学区范围是哪些?入学后在哪个校区上学?
答:5月9日—17日是网上报名时间(含户籍儿童和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报名信息现场确认时间6月23日—6月24日。为最大程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方便教学管理,与往年一样,今年的一年级新生将统一安排在流水校区上学。学校接受常住或暂住在以下范围内的适龄儿童报名:京都苑社区、打铁关社区、和平苑社区(不含五里塘苑)、施家花园社区、流水东苑社区、流水西苑社区。招生前夕,学校会将招生通告张贴在社区醒目位置,请根据招生通告要求准备材料。
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杭申请入小学一年级有何规定?
答:2018年要求在杭入小学一年级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适龄子女应符合如下条件:
1.凡在户籍所在地有监护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应在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
2.父母双方于2017年8月31日前在杭已办理(临时)居住证且在之后一直按规定办理,无中断;
3.父母双方或一方于2017年8月31日前已在杭交纳社会保险且在之后一直按规定缴纳,无中断;
4.父母双方或一方于2017年8月31日前已与在杭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工商部门办理的在杭营业执照,且在之后一直按规定办理,无中断。
问:我的孩子是2012年9月1日出生的,能提早入学吗?
答:政策如果没有变化的话,今年招收的学生应该是出生于2011年9月1日到2012年8月31日的孩子。如果孩子是9月1日以后出生的,不能提前入学。因为孩子的发展除智力的因素外,还有身体的因素,单纯以一方面的因素决定孩子的入学时间,是不妥的。如果孩子的身体很高大,但身体动作的协调性较差,即使上小学,仍然会与其他同学产生差异。有些孩子虽然认识很多字,但其思维方式仍以动作、形象为主,上了小学,数学等方面的学习就会出现不适应。
提早入学的最大不利是:孩子的发展在原有的年龄段是较好的,但跃一级台阶后,就成为发展一般甚至较差的,这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压力,产生“我不如别人,我真笨”的感受,时间长了,自信心就会降低或丧失。
幼小衔接篇
问:要不要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的学习内容?
答:不妥。现行教材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逻辑性等要素编排的,让孩子在低年龄段学习高年龄段的内容,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特别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年龄越小,与上下年龄段表现出的差异就越大,越不适合超前学习。另外,如果提前学会了一年级的学习内容,上课时,孩子就会觉得“这是我会的,太简单了”,就不专注地听讲,等到二年级新内容出现时,孩子已养成了上课不集中听讲的习惯,此时很难纠正,得不偿失。
在学生乐于接受的情况下,可让孩子看包装袋、看户外广告,联系生活进行认字活动;也可让孩子看门牌号、记车牌号、数楼梯,在生活中培养数学思维。这些学习活动的前提是,不要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
问:入学前要做好哪些准备?
答: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准备。
1.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
在大班阶段,要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每天7:00以前起床,8:30入园,下午4:00左右离园,晚上8:30就寝。暑假在家适当缩短午睡时间。晚饭前后与孩子共同商量一些活动内容,如画画,弹琴,玩玩具,看书等,动静搭配,使孩子每天的生活富有节奏,与小学生的生活相接近。
2.培养孩子活动的坚持性
上小学后,孩子上课和完成作业,很大程度上需要较强的坚持性。一般,大班孩子注意的保持时间为8~10分钟,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延长孩子的活动时间。对孩子借口不感兴趣而频繁变换活动内容的现象,父母可以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并陪着玩入手,逐步提高时间要求,再与孩子一同开展孩子不感兴趣的一类活动,及时鼓励,直到孩子进行一个活动二十五分钟不觉疲劳。
3.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父母要教会孩子一些入学必需的生活技能,如穿脱衣服,系鞋带,自理大小便,整理书包,遇到困难会寻求帮助,行走时不在马路上玩耍,会用钥匙开门,倒开水等。特别是让孩子知道课间要先小便,做好课前准备再玩。
4.创设利于孩子生长的环境
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在家的膳食供给,保证营养的全面摄入。家庭成员之间要互尊互爱,不当孩子的面争吵,从而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情绪,达到智力振奋的良好学习状态。另外,在家里,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学习小角落,备有写字台、书架、玩具架等,使之成为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
问:怎样让孩子产生上小学的热情?
答:孩子上小学,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较重大的转折点。除了在物质上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外,还要营造入学的情境,让孩子对小学产生向往,盼望早一点上小学。平时,家长在和孩子的聊天中,要不时传递这样的信息“你长大了,就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真高兴”“我们家要有小学生了,我们真开心”,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的成长高兴,为自己上小学自豪。
有些孩子,对小学的认识依赖于表面,如上小学可以背书包、戴红领巾、自己到学校等。家长还应帮助孩子正确了解学校,知道小学是学习的地方,小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的,有作业要做,有本领要学,要认真学习。在小学,还能与很多老师、同学交朋友。
入学篇
问:家长要培养孩子哪些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答:孩子入学之后,由于自学能力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而家长应严格要求并经常提醒孩子在上课时一定要用心听讲,聚精会神,不要做小动作,更不要说话影响别人听课。回到家要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让孩子养成放学及时做作业,按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之后再做其他事情的好习惯。当孩子做不出题就心烦意乱,不想再努力时,父母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问题。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一道题怎样解决,而是要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当孩子的作业马虎草率时,父母要立即指出,让他改正。为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正确率与责任感,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要求孩子养成做完作业后检查的习惯。当孩子不愿多看课外读物时,家长需要为孩子购买、订阅少量的合适的图书报刊,创设一个阅读环境。为防止“走马观花”,家长可以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共同讨论书中的问题,并指导孩子做读书笔记。
问:怎样帮助孩子结交新朋友?
答:孩子上小学,“没有朋友了”是他们的一大担忧。家长因事先了解家庭周围有没有与孩子同龄同校的邻居,设法让他们认识,入学第一天让他们一同上学。此外,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主动结交新伙伴的训练。
1.主动介绍:主动向欲结交的伙伴表达交友意愿,“我叫×××,我想和你做朋友,你愿意吗?”
2.借物介绍:以自己或对方的玩具为媒介,达成交友愿望,“我有一个小皮球,你愿意和我一起玩吗?”
3.参与游戏:以参加对方的游戏为由,结交新同伴,“你们的游戏真好玩,能让我和你们一起玩吗?”
问:孩子为什么总写错别字?
答:这是因为孩子的观察不细致和空间知觉差造成的。孩子认字写字,要训练4个方面的能力,即观察力、空间知觉力、书写的规则意识、书写姿势等。观察不细致,会让孩子在写字时少〔多〕笔画,将“于”写成“干”,空间知觉不敏感,会将“毛”写成“手”,以及将间架结构搭错。
要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和空间知觉力,消灭错别字,可以通过以下的游戏训练解决:1。1.找不同:提供两种画面相近图片,让孩子找出差异。
2.模拟画:选择一些简单的线条画,让孩子临摹。
3.看图摆图形:提供事先设计好的范例,让孩子用小棒等物摆出造型,要求是“和范例一模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