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养,在路上

文/一(1)班徐馨然家长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淘到了一本书——《最好的教养,在路上》。故事讲的是韩国妈妈朴善娥辞掉干了近20年的工作,将一次长达80天的旅行作为给自己七岁的女儿纯阳的入学礼物。80天中,小纯阳和自己的妈妈一起走遍了5个国家,30个城市。在英国,她们尝到了甜蜜和苦涩混合的滋味,捡到了幸运的一便士,明白了人间处处有天使;在土耳其,她们尝到了比葡萄子更深邃的人情味;在埃及,她们怀着对沙漠狐的向往,一步步看到了城市的混沌,却又看见了城市的希望;在希腊,她们在寻找提拉女王的旅途中,明白了旅行的真谛;在德国,她们学会了在做事前画一个休止符,不再伤害别人的心。在这样的一段旅途里,她们一起感受到了世界的现实,也体会到了人性的美好。小纯阳和妈妈一起,一边行走,一边长大。

记得女儿还未出生时,我这个热爱旅行的准妈妈就和家人嚷嚷“早教应该从旅行开始”,翻阅无数孕期妈妈行走全国、畅游东南亚的美文,也想亲身体验一把,可惜最终无法抵挡传统的安胎观念,于是没有出发的旅程成了我心中的一大遗憾。随着女儿的出生,慢慢的长大,当我读到《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这本书时,如同拾到了珍宝,也如同找到了说服家人的强大理论基础,我内心的喜悦再也无法抑制。它重燃了我带着女儿走南闯北的决心,于是在女儿成长的这几年里,我们从国内到国外,使得我们每次的小长假变得丰富多彩。今年也不例外,我带着女儿来了一趟“东方的巴黎”——上海之行。

在上海,我们主要去了田子坊、东方明珠、外滩、南京路步行街、迪士尼乐园等地方,在开心畅玩的同时,也对《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这本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这本书中,作者写道:“我也不记得到底是几岁的时候看过埃菲尔铁塔了。也许再过一段时间,我甚至都不会记得曾经看过埃菲尔铁塔这件事了。我想跟纯阳说,那样的记忆忘了好。因为在我们的旅程中,记住那种东西真是微不足道。真正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在心里沉淀下来的东西。比起‘看到了什么’来说,‘感受到了什么’更重要。”

上海之行,女儿也表现出了对新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专注力。在田子坊,她走进一间玉石店铺安静地看着师傅拿着工具雕刻,偶尔发出滋滋的声响,我并不会嫌刺耳去打断她的观察,或是拼命给她灌输巷子里还有些什么景物,只是在她回头看我时才与她交流互动。孩子是需要我们给她充分的时间、空间去自我思考的,而她认真的样子和一直可以保持很久的观察姿态,让我可以很肯定女儿正在这趟旅行中感受着属于她的东西。当我们来到外滩,远眺东方明珠电视塔,看着女儿那种既兴奋、又认真的表情,我知道她在认知新的事物,这种认知过程是书本、电视上无法取代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并不急于孩子的反应是慢还是快,因为我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充分的时间思考,更需要父母有充分的耐心去帮助孩子培养最初的思维能力。

为期两天的旅行,我带着女儿一路穿过大街走进小巷,每天足足行走10000多步,从地铁站的线路、站点记忆,到体验拥挤的车辆,游乐场的排队……一天下来,女儿虽然已经筋疲力尽,但却没有喊过累,而是一直坚持着。这样的亲身体验,让她深刻地明白,幸福并不是自己的特权,许多问题也是哭闹无法解决的,比如地铁上没有位置时只能站立、在游乐玩玩时必须按照秩序排队等待等,同时也让她明白,这是规则,只能遵守。当然,旅途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每一次女儿都感到开心不已。这样的每一次际遇,对女儿而言都是一次历练,相信都会给她幼小的心灵带来启迪,并让她逐渐学会体谅、关心别人,学会遵守社会规则,不断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慢慢地长大。

还记得第一天乘地铁出家门时,由于人群的拥挤胆小的她依偎在我身后,显得那样的惶恐不安。而如今,当我们再次乘坐地铁回家时,她已学会依次有序排队进安检点,并试着去寻找线路和站点。这样的发现让我明白,孩子的潜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只要我们给予充分的放手,用满满的爱心去包容,孩子的表现一定会给父母带来惊喜。

“一个人的旅行有一个人旅行的好处,两个人一起旅行有两个人旅行的好处,多人一起旅行也有多人旅行的好处。跟孩子一起旅行,因为是跟孩子在一起,所以在我看来那才是最棒的旅行。当孩子故步自封,觉得生活无聊时,试着牵起孩子的手,到外面去走走吧。你会发现另一个你从未了解过的、从未见过的世界在等待着你和孩子。” 一次次带女儿的旅行,让我对书中的这段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孩子的童年时期是最珍贵的时光,这个时候,孩子的一切都是原始的状态,而且还没有学会自己给自己留回忆。因此,这珍贵的时刻是要靠爸爸妈妈去发现、去记录的,待孩子长大,这将是她最为宝贵的人生财富和珍贵记忆。

对于我和女儿来说,属于我们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我会弯下腰,蹲下身子,陪着她看蚂蚁搬家、看蚯蚓钻地、听各种鸟儿鸣唱、闻各种花朵的芬芳……蜘蛛的故事、种子与苗芽的故事、风穿越建筑物的声音、清晨阳光的美景与黄昏落日的瑰丽……我都要带着她一一领略,用全部的爱心和包容,陪伴她走过人生中这段最珍贵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