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浙江
11月6日,北京市东城区教师赴浙江大学茶文化专修班开展学习,在浙大学习的第二天,专修班的老师们,带着茶艺走进了杭州青春中学前进校区,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一师一茶”校园茶会。
“一师一茶”茶会是由首届中华优秀茶教师、北京东城区少年宫高级教师霍艳平创新的一种茶会模式。茶会设置主题,分别由各个茶席承担相应内容,每项内容由一组茶文化教师呈现一种茶的文化。如本次“北京的味道”主题茶会,分别由“老字号茉莉花茶”、“老二分大碗茶”、“宫廷三清茶”、“重阳茶礼菊普茶”四个内容组成,由四组教师分别承担其中一项进行展示互动。参与茶会的学生通过“倾听”教师的讲解,“体验”茶之滋味,“分享”茶会收获,从而得到茶文化的熏陶。
这种茶会模式,从2014年创办至今,走进了几十所中小学和幼儿园,达到了很好的文化传播效果。茶会传递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传递着“和谐友善,茶香育人”的精神内涵。
在茶会的开始,青春中学党支部书记对老师们的到来表示了欢迎,鼓励学生们以此为契机,了解中华茶文化。之后由各茶席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今天要展示的四种茶。菊花普洱由菊花和普洱组成,在中国文化传统里,菊花向来和隐逸脱俗联系在一起,同时也有健康长寿的象征,并且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和熟普洱一起冲泡,功能互补,格调不凡;乾隆三清茶是由清高幽香的梅花、清雅芳香的佛手、清醇莹润的松子,三样清品,合称“三清”;茉莉花茶带着浓浓的茉莉清香,使老北京人在皇城下沉醉在这样的花香茶韵里,喝完让人心情愉悦,北京人都喜欢喝它,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融合,有“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的美誉;“老二分”大碗茶代表的是最具有北京艰苦创业精神,今天冲泡的大碗茶是具有北京特色的高碎。
孩子们一边听着老师们介绍茶艺知识,一边认真记着笔记,在之后的交流环节,更是分别到自己喜欢的茶席品尝了不同的茶,还跟老师们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从茶的历史,茶名的由来典故,茶的制作过程以及茶的礼仪各方面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光有学习不够,学完之后你还应能够分享。品茶环节结束后,各位专修班的老师还贴合学习需求设置了问答环节。由老师们随机提问同学,从茶的制作、组成各方面出其不意地进行考问,不少同学冷不丁被问道还愣了神,但很快反应过来做出了解答。这个环节非常考验孩子们的反应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收集能力,没有想到同学们一个个认真地对前期的讲课做了细致的记录,面对老师们的提问,每个问题都能回答出一二三来,着实让人欣慰。
老师们把北京最有特色的茶味道带给了杭州的孩子们,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呈现出了北京味道。学生们则通过“一师一茶”的活动,不仅学到了茶文化知识,还在活动中体会到了做人的道理:“重阳茶席”让孩子们懂得了尊老、敬老;“老二分”大碗茶使学生们领悟到了艰苦创业的精神;“乾隆三清茶”让孩子们体味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茉莉花茶”让学生们领略到了老北京的风味。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茶文化教师,老师们努力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使学生通过茶文化,建立文化自信。相信只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每个人都可以为普及茶学知识传承茶文化,做出自己的努力。